
《公顷、平方千米》课件设计
教学目标:
- 让学生了解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并知道它们的含义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
- 帮助学生理解“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的数量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 通过实际操作和问题解决,激发学生对土地面积的认识兴趣,培养其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 理解“公顷”这一常用的土地面积单位的意义及它们的含义。
- 掌握“1公顷=10000平方米”,并能进行简单的单位换算。
教学难点:
- 体会“1公顷”的实际大小,理解“平方千米”这一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
- 探索和掌握从平方米到公顷以及到平方千米的换算方法。
教具准备:
- 多媒体课件、视频播放、习题卡片等。
- 实验材料:直尺、量器(米尺、卷尺)、一些实际生活中的照片或图片(如1公顷土地、1平方千米区域的图片)。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知
1. 情境引入: (1)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一些基本面积单位,比如平方米和千米。今天我们将进一步认识一些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它们在生活中有哪些应用呢?
2. 导入新课: (1)回忆已学的面积单位: - 米、分米、厘米是长度单位。 - 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米是面积单位,边长为1米、1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面积分别为1平方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
3. 认识公顷: (1)播放视频或图片: - 问题一: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土地有多大?它的面积是多少? - 学生思考并计算。 - 结果得出:边长是100米,面积=100×100=10000平方米。所以,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叫做1公顷。 - 问题二:你已经学过哪些关于“平方千米”的知识? - 学生自由发言。
(2)总结: - 1公顷 = 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 -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二、认识并感受“公顷”
1. 探索1公顷的实际大小: (1)到操场出发: - 问题一:请28名学生手拉手排成一行,估计这个正方形的面积大约有多大? - 问题二:如果有30个这样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多少?和1公顷相比,这样的面积接近于1公顷吗?
(2)到篮球场出发: - 问学生:“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多少?” - 学生回答:“约1公顷。” - 提问:“你身边有多少个这样的面积大约是1公顷的小方块?”或“能用不同的方式覆盖这个足球场吗?”
三、认识并掌握“平方千米”
1. 进一步认识: (1)播放视频: - 问题一: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 - 学生计算得出:1000×1000=1000000平方米。 - 结论:1平方千米 = 100公顷。
(2)总结: - 已知: - 1公顷 = 10000平方米, - 1平方千米 = 100公顷。
四、巩固练习
一、基本知识练习
- “1公顷”等于多少平方米?
-
学生口答:10000。
-
计算下面图形的面积(用计算器):
- 长方形:长50米,宽40米。
- 想一想:这个长方形相当于多少个1公顷的正方形?
- 学生回答:50×40=2000平方米。2000÷10000=0.2公顷。
五、综合运用
一、解决问题练习
- 问题解决题: (1)一个足球场的面积是多少?(学生回答:“约1公顷”) (2)如果用边长为10米的小方块铺这个足球场,需要多少块?
六、总结与作业
一、课堂总结: 1.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新的认识? 2. 还有什么疑问?
二、课后作业: 1. 在本学期的练习册上完成“练一练”第1题。 2. 回家观察一下自己的家是否接近1公顷或1平方千米的面积。
教学反思:
通过这一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认识了“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单位含义,并且能够通过实际操作感受到这些大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接下来,在下一课时中可以引导学生进一步学习更大的土地面积单位——比如“平方公里”,并进行相关的换算。
公顷与平方千米的面积认识
教学内容: 《公顷、平方千米》
教学目标:
- 结合具体情境,经历比较熟悉物体表面对象的活动,了解并掌握“公顷”、“平方千米”的面积单位,感受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 能够联系生活实际,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或估算,发展学生的量感。
- 培养学生类比、归纳等思维能力,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 理解并掌握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的换算关系。
- 感受并认识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大小。
活动准备:
- 提前准备好边长为10米、50米、100米的实物模型(如粉笔盒、铅笔盒等)。
- 给每位学生准备一个10米长的直尺或 measuring tape,方便测量。
- 预留一些面积较大的区域供学生观察和讨论。
活动过程:
一、复习铺垫
-
填空: (1)教室地面的面积大约是50( )。
(2)一个教室的空间大小约为40( )。
(3)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边长为1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 -
回顾已学过的面积单位: (1)常用的面积单位有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 (2)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边长为1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
(3)常用的测量面积的物品有:手机、黑板等。
设计意图: 通过填空和回忆,学生巩固已学过的面积单位,激发学习兴趣,为引入新知识做准备。
二、揭示课题
-
提出问题: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有多大? (板书: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
-
引导学生思考:
- 面积单位越大,表示的面积极大。
-
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
学生回答并板书: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公顷 )。
-
强调:比平方米更大,表示更大的面。而1公顷=10000平方米。
设计意图: 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发现新知识。
三、活动感知“公顷”
- 创设情境: (1)边长为10米的小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米 ),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公顷 )。
(2)比边长为10米的小正方形大得多,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才算是“一公顷”。
- 手拉手画图:
-
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面积大约是1( 公顷 )。
(1)自己动手量出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尝试计算它的面积。
(2)小组合作,用不同的方式拼凑边长为50米的正方形,展示不同拼法。
-
典型例子:
-
我们的校园面积大约是5( 公顷 ),1平方千米相当于多少个这样的校园?
(1)边长为1公里的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千米 )。
(2)1平方千米等于多少平方米?多少公顷?
-
应用与总结:
- 面积单位的选择: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
- 我们生活中的“公顷”和“平方千米”有多大,以后可能会用到这些单位。
设计意图: 通过实际操作、图形拼凑和实例应用,学生更好地理解了1公顷和1平方千米的实际大小。
四、活动感知“平方千米”
- 创设情境:
-
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千米 )。
(1)边长为1公里的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千米 )。
(2)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公顷 ),边长为1公里的正方形面积是100( 公顷 )。
-
独立思考:
-
边长为10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1)计算方法:边长×边长=1000×1000=1,000,000( 平方米 )。
(2)1,000,000平方米等于多少公顷?多少平方千米?
-
团队合作:
-
小组内讨论边长为1公里的正方形面积,用不同的方式计算。
-
总结与应用:
- 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1)边长为1公里的正方形面积是100( 公顷 ),也就是2个边长为1公里的正方形合起来就是一个边长为1000米、宽为1000米的大广场。
设计意图: 通过自主探究和团队合作,学生能够掌握“平方千米”单位的含义及其与平方米、公顷的关系,并理解其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
五、总结
- 本次课我们学习了更大的面积单位“公顷”和“平方千米”的认识: (1)边长为100米的正方形面积是1( 公顷 ),边长为1公里的正方形面积是1( 平方千米 )。
(2)1公顷=1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0,000平方米,1平方千米=100公顷。
- 面积单位的选择和应用:
-
根据实际情境选择合适的面积单位进行测量或估算。
-
意识到更大的面积单位可能用于描述更广阔的区域,如城市规划、国家领土等。
设计意图: 通过总结,学生能够回顾所学内容,并将 newfound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教学反思
- 学生对“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概念掌握得不错。
- 大家能通过测量或拼凑来理解这些面积单位的实际大小。
- 小组合作部分比较活跃,能有效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 本课内容丰富,既有知识讲解,也有实际操作活动,适合不同学习水平的学生。
希望这份教学设计能够帮助您更好地完成“公顷”和“平方千米”的教学!如果需要进一步调整或补充,请随时告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