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雨后的优秀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诵课文,背诵课文。
2.正认读16个生字,会写7个生字。
3.学会亲近自然,享受用爱营造的和谐。
教学重难点
1.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自主学习,朗读认字,读出愉悦的心情。
教学安排
两课时
第一课时教学环节
设计意图
(一) 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下雨吗?下完雨你喜欢做什么啊?(学生发言)
我们来看看别的小朋友在雨后做什么吧。板书课题。
引导学生进入课文中描绘的情景。
(二) 初读课文,认识生字
1. 自读课文,不认识的字请小组同学帮忙。
2. 指名读。
3. 出示生字,在课文中找出来大声读一读。
4. 小组内学习生字。
5. 在学生反复读的基础上,达到熟读,然后进行开火车抽测。
6. 写生字:
重点讲解三点水旁的写法,如果学生已经掌握得比较好,可以让学生独立去分析,然后进行书写,如果还不能很好掌握,教师进行示范。
“样、妹、提”这个几个字的左边部首,都有横竖相交,注意竖笔出头要长些。
7. 全班交流扩充词语。
8. 生字测验
考本课生字,针对问题及时补救.
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提高学习效率.
充分利用学生瞬时记忆,在读中强化对字整体感知,从而达到正认读。
注意复习学过部首的写法,对学生写不好的地方及时进行补课.
利用充分发挥遗忘曲线的作用,让学生在最佳记忆时间巩固掌握生字.
(三) 回顾生字
1. 卡片出示生字,开火车检查。
2. 思考:课文写了些什么?读了课文后,你有什么感受?(随机板书:快乐)
1. 学习诗歌第一节。
(1) 轻声读第一节诗歌,边读边想:读了这节诗歌,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2) 学生自由读文体会。
(3) 全班交流。
(4) 指导学生感情朗读诗句:“一片海洋”要读得宽广辽阔,“嫩绿的树梢”要读得轻柔,“闪着金光”要读出动感的美.
(5) 师:大家通过诗歌的语言文字感受出了这么美丽快乐的雨后景象,同学们,请把你的赞叹、惊喜、高兴之情用你的朗读表达出来吧!
(6) 小结:这一节诗歌冰心奶奶从整体上写出了雨后的美丽景色和一群孩子在广场嬉戏的快乐。今天我们去看看小哥哥和小妹妹。
2. 学习诗歌第二、第三节。
(1) (出示阅读要求):默读诗歌第2、3小节,想一想,你从哪些诗句体会到小哥哥玩得很快乐,画出有关的句子,并与同桌交流交流。
(2) 全班交流。(出示第2、3节诗歌课件)。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进行教学).
如:“使劲地踩”“溅起多高”写出了小哥哥踩水时的快乐。
“妹,小心,滑!”写出了小哥哥关心小妹妹的快乐。
(3) 指导感情朗读诗歌第2、3小节.
(4) 师:小哥哥在广场上踩水摔跤真快乐!(出示小妹妹图片)看,小妹妹来了!
3. 学习诗歌第四节。
(1)(出示第四节诗歌课件)请同学们读诗歌,体会小妹妹的雨后玩耍的快乐。
(2) 师问:小妹妹怕摔跤为什么又希望自己摔一跤呢?如果你是妹妹,看到哥哥摔跤了,你会怎么想?(学生发言)
(3) 指导感情朗读第四节诗歌,读出小妹妹既矛盾又快乐的心理.
加强生字的记忆.
引导学生读中想象诗歌描写的美丽快乐的情景,使诗歌语言活化成形象生动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脑海,激发他们的情感.
(三) 返璞读诗
1. 师问:同学们,多么美丽的雨后景色,多么快乐的童年时光!读了这首诗歌,老师仿佛也回到了那快乐的童年时代,让我们一起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歌,再次回味孩子们嬉戏的快乐。
2. 男女生对读全诗,回味雨后孩子们快乐的生活。
3. 师问:三兄弟们到哪去了?你听到了什么呢?(小妹)你们都去了哪里了?
(4) 师引导思考并回答问题.
(5) 指导感情朗读诗歌第四节,读出小妹妹既矛盾又快乐的心理。
加强生字的记忆.
引导学生读中想象诗歌描写的美丽快乐的情景,使诗歌语言活化成形象生动的画面呈现在学生的脑海,激发他们的情感.
(四) 总结拓展
雨后的小哥哥和小妹妹玩得那样开心。雨后给你带来过什么呢?和同学说一说,然后写一写。
引发学生表达的欲望,并落实到写上,培养写话能力.
(五) 赋予评价
通过男女对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背诵课文的效率.
(六) 推广实践
雨后的小妹妹和小哥哥可以一起到学校去做游戏,看看同学们喜欢些什么,写一篇类似的文章吧!
这样,就能让文章不仅保持了高明的教学设计,还能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热爱生命教学设计
赞扬母爱的八年级
立德树人作文(立德
中班语言活动教案
一年级下学期《粽
雨水文案(雨水文案
描写踏青的句子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