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秋分的风俗有太多讲究啦!
秋分,是二十四节气中第十六个节气,属于秋季的一部分。以下是一些关于秋分风俗的详细介绍:
1. **秋分祭月**
在古代,中秋节是在秋分的时候进行的,但后来随着季节的变化,秋分便被赋予了祭月的神圣地位。潮人把这一习俗与月亮联系在一起,认为只有月亮的存在才能带来丰收和平安。
在无月亮之夜过中秋节,就没有“满月”的意义,也就无法体现出节日的真正乐趣。因此,后来的潮人们将中秋节的活动固定在秋分这个日期上。在没有月亮的情况下,秋分便被称为“秋分节”,也就是“秋分祭月”这一天。
2. **秋分竖蛋**
4000年前,中国就有了在“春分”这天举行“竖蛋”的传统习俗。每年的“秋分”也会有类似的传统活动。“竖蛋”是指人们用手指将鸡蛋竖起来。“竖蛋”不仅是一种趣味,还带有对生命和生育的敬畏与崇敬之情。
据记载,在4000年前的古代,就有这样的风俗:选择一个光滑、匀称、刚生下四五天的小鸡蛋,轻轻地在桌子上把它竖起来。这种习俗不仅限于“春分”,也是在“秋分”时节依然流行的。“竖蛋”活动既有趣味性也有精神内涵。
3. **秋分吃秋菜**
在广东的开平苍城镇的传统节日里,有一个别有用心的习俗:在“秋分”那天,大家会特意采摘新鲜的鸡蛋。他们用细竹叉扦着将鸡蛋竖起来煮熟,称其为“秋汤”。这个习俗不仅是一种趣味,还寓意着对生命和生育的敬畏与敬仰。
据传说,在4000年前的古代,就有这样的风俗:生下五六天后,人们会用鸡蛋来祭月。这种做法虽然现在很少见了,但在民间依然延续到今天。“秋汤”不仅能够驱除病邪,还可以帮助健康和长寿。
4. **秋分粘雀子嘴**
在“秋分”这天,农民们会准备各种食物,将未成熟或不完整的鸡蛋用细竹叉扦着放置于户外田边的坎道上,叫做“秋菜”。“秋菜”是一种野苋菜,如今也被称为“秋碧蒿”。逢“秋分”这一天,人们便在田野中挑选出嫩绿的小鸡蛋,将其煮熟,称为“秋汤”。这种做法不仅能够增强体质,还能帮助健康和长寿。
5. **秋分送秋牛**
在“秋分”这天,一些家庭会提前将秋牛图画送上门。图上是按照全年农历的节气印制的,还要印有农夫耕田图样的字样。“秋牛图”既承载着对农民工作的敬意,也寓意着丰收与平安。这种习俗不仅是一种怀念,还传递了对劳动者的感激之情。
6. **秋分拜神**
在“秋分”这天,一些人会提前将“拜神”的仪式图送上门。“拜神”是民间的一种祭祀方式,图上印有年份、农夫耕田的图案。拜神者通常是一些善言说人的孩子,他们常伴有歌谣和诗篇,向对方讲述自己的趣事与愿望。
7. **秋分拜扫**
由于传统的扫帚已被 replaced by 秀冠或竹竿 等替代品,因此称扫为“拜扫”。“拜扫”是一种传统节日的习俗,常用于纪念那些不幸去世的人。拜扫者通常会进行舞蹈表演、讲故事等趣味活动,以增强节日气氛。
8. **秋分送秋花**
除了送图之外,在“秋分”这天,一些家庭还会提前将“秋花”的图画送上门。“秋花”是指以红色或黄色为底色的植物,具有独特的色彩和形状。这种习俗不仅是一种怀念,还传递了对美好事物的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