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班语言游戏说课《树真好》
第一部分:教材分析
(一)在主题开展中的作用本教材是二期课改教参之中的内容,也是我班最近开展的主题《有用的植物》中"街心花园"线索下的一个活动内容。在整个主题实施的过程中,为了让幼儿体验感受植物的用处,我们带孩子在幼儿园内寻找各种树木,引导幼儿在家长的配合下收集树木的图片等活动。
同时我们还分析出在这个主题中也蕴含着丰富的语言活动的内容。例如《找一找幼儿园里的树》,幼儿学会用语言表述树的种类、树的形状,甚至用比喻的方法形容有明显特征的树(最高的和最矮的),又如《树的用处大》,通过故事让幼儿了解故事中小动物喜欢有树的房子的原因,从而体会树对我们人类的作用,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离开了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的道理。
散文诗《树真好》是这一系列活动的延伸,又是一次经验提升的总结性的集体活动,通过理解、仿编诗歌使幼儿进一步体验树与人们的关系,感受树木对人们生活的重要性,并且懂得要爱护树。
(二)在课题研究中的价值语言教育活动是实现语言教育目标的有效途径,是组织和传递语言教育内容的实施环节,也是落实语言教育任务的具体手段。幼儿时期是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幼儿园语言教育活动过程中,生动有趣的教学方法与手段是完成教育目标的必要条件。
新的幼儿园语言教学观,不再注重语音、词汇、句子的训练,而在于鼓励幼儿与幼儿之间、幼儿与成人之间的大量积极的言语交往。《纲要》也明确要求"创造一个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支持、鼓励,吸引幼儿与教师、同伴或是其他人交谈,体验语言交流的乐趣。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我园所确定的《幼儿语言创新教育的研究与实践》的课题具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然而我们也清楚地明白并非每一个主题的内容都能与我们开展的语言创新活动的课题研究相结合,因此在选择的过程中感到本次活动内容中有很多可以挖掘的有价值的内容。
其一、活动是以语言表达来贯串,幼儿将前期获得的对树木经验运用到活动中,畅谈树木的作用,对人类的重要性。谈论中幼儿不仅要组织自己的语言,还会因同班的讲述而及时开动思维,敏感主动地吸收、加工和输出语言信息。
其二、散文诗给幼儿一种语言上的艺术美。在《纲要》中明确指出:"要引导幼儿接触优秀的儿童文学作品,使之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并通过多种活动帮助幼儿加深对作品的体验和理解。
与此同时,我们看到许多家长关注的是幼儿园幼儿的语言能力培养,却忽视了对幼儿文学审美的体验和教育。我们的孩子能说会道,却没有更多接受经典文学作品的熏陶,没有对文学作品审美体验的经验,忽视了幼儿审美感知,获得审美体验的过程。
散文诗《树真好》虽不是经典的文学作品,但有利于丰富幼儿语言环境和经验,使孩子们充分感受语言的丰富和优美。
(三)幼儿仿编的过程就是语言创新的实践过程。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天天是创造之时,处处是创造之地,人人是创造之人"。在我们的教育过程中,任何时候都可以培养孩子的创造力,更何况是让幼儿根据自己的经验组织语言进行表达,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想法、都能编构出不同的内容,这正体现了"创新能力是一种思维的智力活动,新颖独特是它的本质特征"的判断。
(四)活动目标的定位根据孩子已有的能力实际、知识水平和《纲要》及教材要求,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1、认知能力目标:了解树木对我们人类的作用与用途,并在此基础上乐于表达,敢于尝试仿编散文诗。2、情感态度目标:知道我们的生活和植物有着密切的关系,从而懂得要爱护树。
(五)教法的运用根据有效的教学原则,我采用分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倾听中思考,在交流中表达,通过同伴间的竞争与合作,促进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同时,我又设计了情景创设的教学方法,让活动更加贴近幼儿的生活实际,使他们感到亲切,容易理解和接受。
(六)学法的运用《大纲》里说:"语言是在运用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因此幼儿语言的发展在于使每一个幼儿都有"说"的机会,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能吸引幼儿在体验的过程中主动建构知识体系。所以采用了鼓励孩子与同伴合作,互相交流的方式,既培养了他们合作学习的能力,又激发了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七)活动目标的结果根据上述教法的运用以及学法的指导,我制定了以下目标:1、通过引导幼儿参与仿编过程,激发他们的想象力和创造力;2、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帮助他们在交流中表达自己的想法,培养语言表达能力;3、通过散文诗《树真好》的教学,使孩子们明白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建立正确的世界观。
总结:在这一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语言教育不仅仅是为了训练孩子的语言能力,更是为了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生活态度。只有能让孩子们真正理解和掌握语言的运用,才能为他们的未来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