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杂诗十二首·其一》陶渊明原文注释翻译赏析
作品简介陶渊明杂诗十二首(之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①。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②。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③。
盛年不重来,一朝莫复还。
及时当勉励,光阴未待人。
作品注释
注:尺字见古诗中意。
1. 脱蒂:树上脱下的树叶。
2. 待此身:指现在的身世状态。
3. 比邻:近邻,即兄弟或友人。
作品译文人生在世就像路上的尘土,原本就像飘泊风尘,没有根蒂。生命随风飘转,此身历尽了艰难,已经不是原来的样子了。世间人人都应当视同兄弟,何必非要亲生的同胞弟兄才能相亲呢?遇到高兴的事就应当及时行乐,有酒就要邀请邻里朋友一起共饮。人生就像平行光一样,只要过去了就不会重新再来,因此,要趁着年富力强,勉励自己,多做些应该做的事。
作品赏析陶渊明虽然少无适俗韵,怀有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他生在晋宋易代前后,政治黑暗,战乱频仍,国无宁日,民不聊生。迫于生计,他几度出仕,几度退隐,生活在矛盾痛苦之中,终于在四十一岁时辞职归田,不再出仕。
这样的世态、经历使他对人生感到渺茫,不可把握。虽然在他的隐逸诗文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的旷达超然之志,平和冲淡之情,但在他的内心深处,蕴藏着的是一种理想破灭的失落,一种人生如幻的绝望。
陶渊明虽然“少无适俗韵”,胸怀宽广,“猛志逸四海,骞翮思远翥”是他的宏大的抱负。但生活在政治黑暗的战乱年代,国无宁日,民不聊生的条件之下,他却未能超越这些困境。
尽管他在隐逸诗中可以感受到超然洒脱的精神,但在内心深处,陶渊明依然带着一种理想与希望的失落,这种内心的挣扎和对和平、泛爱的向往始终无法完全消失。
陶渊明在后世的人们看来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就像“人生无根蒂”、四海之内都是兄弟一样。但这种理想是否最终被破灭了呢?
陶渊明在后世的人们看来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就像“人生无根蒂”、四海之内都是兄弟一样。但他却未能超越政治的困境与国界的痛苦。
陶渊明在后世的人们看来是一种理想化的过程,就像“人生无根蒂”、四海之内都是兄弟一样。但这种理想是否最终被破灭了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