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6.(3分)D(激:激动)
解析:加点词“激”指的是使情绪变得剧烈或激烈。原文中的“激:激动”是正确的,符合语义习惯。
17.(3分)C(认为,动词)
解析:加点词“认为”与动词短语“动词”搭配时,主语应是动词,而这里的主语是名词,“认为”应该是“认为”,所以选项C的解释不正确。
18.(3分)D(“以隐逸登诸史传”是自范晔之后的史家,而不能笼统地说“古代史学家”;同时,其缘由分析也不合文意。)
解析:原文中的加点词“以隐逸登诸史传”与动词短语“自范晔之后”搭配时,“自范晔之后”是动词短语,而加点词的主语应为动词。因此选项D的解释不正确。
19.(3分)樵于水/志岂在薪/渔于山/志岂在鱼/是无所利也/无所利乐矣子以予果滞于梅与菊耶
解析:句子中的加点词用法错误,动词短语“浮于水”中的“浮”应为动词,“是无所利也”的结构也不正确。
20.(4分)⑴(4分)(逸民赤脚踩在雪中,好像不感到冷,见到梅花就凝神观赏,长时间眼睛都不眨一下。)
解析:句子中的动词短语“似乎”与从句搭配时,主语应为名词,“似乎”是动词短语,而这里的主语是名词,所以选项⑴的解释不正确。
21.(3分)(5分)我对人世滋味(或:社会人情)更加厌弃了,将要到山上捕鱼到水里砍柴了。
解析:动词短语“在山里砍柴”中的“砍柴”应为名词短语,“砍柴”是名词短语,所以选项⑵的解释不正确。
22.(3分)我对人世滋味(或:社会人情)更加厌弃了,将要到山上捕鱼到水里砍柴了。
解析:动词短语“在山里砍柴”中的“砍柴”应为名词短语,“砍柴”是名词短语,所以选项⑵的解释不正确。
23.(3分)史官说:从前李白与孔巢父等六人隐居徂徕山,世人敬慕他们认为不可接近,于是称他们为“竹溪六逸”。短短七百年后逸民也用竹溪来自称,如出一辙,难道是闻风而兴起的吗?
解析:动词短语“用”在句中应为名词短语,“用竹”是名词短语,所以选项23的解释不正确。
24.(3分)作者认为古代史学家之所以都把隐逸者写入史传,是因为士人沉迷于名利难以自拔,希望以此规劝世人归隐山林。
解析:动词短语“因”与从句搭配时,主语应为名词,“因”是形容词短语,而这里的主语是名词,所以选项24的解释不正确。